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网络言论自由对于民主政治的特殊意义、民主与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网民参政议政的法律规制的总原则:保障为主,限制为辅.对于危害国家根本利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网络舆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其他网络舆论,采用行业自律的方式管理即可.本文还就目前备受争议的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与诽谤的界定、侵犯国家工作人员隐私权和名誉权的界定、公权力的介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孙向群 《东岳论丛》2011,32(3):73-79
晚清山东发生以曲士文为首的抗捐运动,围绕朝廷和山东地方当局对此采取武力镇压的措施,处于社会中上层的旅京鲁籍人员迅速响应,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处理态度:一种为同情和支持这场运动,为反对朝廷和地方的镇压而积极行动,并得到其他省份鲁籍同乡的支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凝聚力,使得山东同乡网络更富有韧性和张力;一种为鼓动朝廷和山东地方当局,力主对这场民变剿办。由此,旅京山东人因为部分同乡的言行根本异于共同立场而导致同乡网络发生分化、排斥。这种凝聚与分化、排斥并行的格局,使得同乡网络处于动态的整合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价值链合作的角度探索出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时可以选择的有八种合作模式,主要有联合开发、成果转化、市场信息转化、联合采购合作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研究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文化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教育和自觉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是:必须从战略高度考量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温州市女企业家参政比例相对来说比较高,但其政治参与意识仍较薄弱,参政动机也主要停留在追求个人与企业利益的较低层次上,而且女企业家参政的渠道不足,存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象.总体上看,目前女企业家参政劣势依然大于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对我国文化发展事业意义重大深远。本文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从思想源泉、国际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国内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等方面文化建设思想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1963年白先勇飘洋过海赴美求学,异域生活经验形成了白先勇跨国界、跨族裔、跨文化的飞散视角。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其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对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寻,对他们精神家园的迷失、民族身份的丧失表达了深刻的反思和忧虑。  相似文献   
8.
戊戌政变后,清廷顽固派为了彻底打击维新派,策划废黜已经被剥夺亲政权力的光绪帝.1899年初,顽固派宣布为光绪帝立储.此举是为己亥建储.民间社会对顽固派立储活动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地方督抚也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也通过外交途径介入立储事务,直接触及这一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围绕着立储问题,顽固派陷入了政治孤立的窘境,对列强产生极度仇视的情绪,为义和团运动时期外交政策的严重失序设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推进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制度建设和立法保护,确保人文关怀思想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主要表现为:确立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曲折探索中误入歧途;新的辉煌,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历史命运得出的最主要启示是:要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要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当前,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重视并科学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